為進一步落實教育強區發展戰略,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雙減背景下,減負與提質雙線并行,拓寬教研渠道,加強校際間的交流合作,強化優勢互補與資源共享,南充市江東實驗小學、南充市安漢中學和南充市高坪區實驗小學于3月15日下午開展了校際教學教研經驗交流活動。本次活動在安漢中學舉行,三校共計60余名小學數學教師參加了本次活動。
課堂展示
安漢中學附小屈佳伶老師在執教《乘法分配律》中,以競賽激趣導入,探究和發現乘法分配律,抓住等號左右兩邊算式的特征和練習,引導孩子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義,是學生欣賞到數學運算簡潔美,體驗了“乘法分配律”的價值所在,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
江東實驗小學蔣琳老師在執教《乘法分配律》中,運用嘗試教學法,引領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去發現、思考、總結規律,促進學生知識的逐步構建,使學生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由感性走向理性。
課后反思
課后屈佳伶老師、蔣琳老師分別進行對執教《乘法分配律》一課的反思,分享了對教材的把握,對突破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得與失等經驗。
評課與研討
《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是人教版數學四年級下冊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曾經無數次的困擾著我們,怎樣才能上好這節課。“教什么,怎樣教?”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和應用,想過很多的辦法,解決學生總在解題時混淆或漏寫相同的因數。聽了屈佳伶老師、蔣琳老師的《乘法分配律》的同課異構,兩節課各有側重點,各有特色,袁甫、胥植維、鐘林和馬波等三校老師積極參與評課與研討中。
屈佳伶老師執教課從競賽激趣的情景入手,屈老師讓學生出題“任意兩位數和101相乘,老師都能馬上給出答案”,創設了一個老師有秘密武器的情景,引導學生在情景中生成問題,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通過學生觀察、比較列出兩道算式,發現兩道算式的內在聯系,用規范嚴密的數學語言來描述這組算式的特點,給學生初步建立乘法分配律的數學模型。
蔣琳老師是通過回顧以前學習的知識乘法的意義入手,“4名男生和2名女生,每人拾5個礦泉水瓶,一共撿了多少個礦泉水瓶?”理解左右兩邊算式都是6個5,得出算式相等。通過算理的描述也給學生初步建立了乘法分配律的數學模型。
專題講座
原高坪教研室副主任、現安漢中學副校長、四川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張遞強校長作了《挖掘、融匯、因本——乘法分配律教學探索》的專題講座,并結合課例、題例對參研教師開展了一次業務培訓和指導,這場深度的學習使老師們受益匪淺。
頒發證書
此次教研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南充市江東實驗小學副校長唐艷和南充市高坪區實驗小學副校長楊昕為執教老師屈佳伶和蔣琳頒發了獻課證書。
活動總結
本次活動通過同課異構和專題講座對雙減背景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反思與研討進行了展示,共同研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策略,是一次有深度的學習、研討與交流,以聚集課堂教學為主題,實現全面提質增效的目的,旨在通過交流學習,優化教學方式,開放教學研討,提升教師課堂教學質量,架筑學校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平臺,是一次校際教研聯盟的教學研討活動,參研教師都得到了提升,收獲滿滿。(滕德懷、李瀟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