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將“我為群眾辦實事”主題活動落到實處,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人民法院不斷完善司法便民舉措,深入推進巡回審判進街道、進鄉村,在打通“訴訟服務最后一公里”的同時,起到“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良好法治宣傳效果。
5月13日上午十點,一起老人狀告四子女的贍養糾紛案件,在嘉陵區大通鎮三洞碑村開庭審理。與平常庭審不同的是,由于原告已年近八旬,體弱多病,無法正常行走,嘉陵法院大通法庭李彪法官在征得當事雙方同意后,決定主動“走出去”,將開庭現場從審判法庭搬到原告的家門口。
泥瓦房墻面不平,就將國徽掛在窗戶上;沒有規范的審判桌椅,就近借來村委會的會議桌凳……盡管開庭設施簡易,但整個開庭流程規范有序,且吸引了數十名當地村民前來旁聽。開庭審理過程中,四名被告紛紛表示,自己一直自愿履行贍養義務,只是由于姊妹之間贍養責任履行不均,意見不一,導致老人將他們訴至法院。
經過李彪法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調解,當事雙方自愿達成協議:原告陳甲(文中當事人姓名均系化名)跟隨被告趙甲一起生活,由趙甲照顧其起居,被告趙乙每年支付陳萬珍贍養費5000元,被告趙丁每年支付陳甲贍養費8000元,趙戊每年支付陳甲贍養費4000元,陳甲生病住院的醫療費、護理費由四被告分攤。
“法官到群眾家門口巡回審判,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司法的溫度。”現場參與旁聽庭審的村民紛紛表示,巡回審判不僅方便了群眾訴訟,更對在場的每個人都有極深的教育意義。
李彪法官也表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贍養父母更是子女應盡之責,我們每個人都將面臨衰老、死亡,真心希望,我們作為子女的,能夠在老人的有生之年,少一分計較、多一分包容,少一分埋怨,多一分理解,少一分冷漠,多一分關愛與呵護,讓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5月14日下午三點,在嘉陵區南湖街道辦門口的院壩內,金鳳人民法庭庭長何小強也通過巡回審判的方式,審理了一起贍養糾紛案件,現場吸引了上百名群眾前來觀看。
“法院開展的系列活動,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解決了實際困難、實際問題,不讓人民群眾走冤枉路”射洪廟村居民彭和榜說。
“像巡回法庭這樣零距離的普法方式,對老百姓有一定的警示教育作用。”嘉陵區射洪廟社區的干部王林說。
下一步,嘉陵區人民法院將繼續深入群眾、創新方式、加強法治宣傳,通過“庭審進萬家”、執行大會戰、巡回審判、送法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等,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爭做張思德式為民服務標兵”主題實踐活動,努力提升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的滿意度和獲得感。(吳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