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知道春風的顏色,只有當她吹拂過山川和田野;沒有人能夠知道教育的發生,只有當它讓學習者的心靈揚起風帆;沒有人能夠知道孩子們的靈慧,只有當他們自由地思考和實踐。“ ——郭思樂
一夜之間,這座城市邁入了冬天。正值滿地銀杏的時節,南充一中華鳳校區迎來了四川省深度貧困縣中小學教師素質能力提升培訓。西華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余美根、何華清兩位教授、鹽源縣中小學骨干教師、以及南充一中新區初中部全體英語教師參與了此次活動。
第一堂課由南充一中初二英語組的吉洋老師獻課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
吉老師給我們帶來的是一堂聽說課。首先由學生角色扮演引出新單詞的呈現,該環節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在操練過程中吉老師有效地結合了機械練習和意義練習,同伴合作和小組合作等豐富課堂,將課堂完全交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小組討論、上臺發言、交流體會、自主學習。
最后,吉老師引出“Don’t watch TV too much. It’s bad for your eyes.” 在課堂上既關注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又關注了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第二堂課由南充一中初三英語組的孫琦麗老師課 “Should I be allowed to make my own decisions?”
孫老師給我們帶來了一堂閱讀課。在教學設計上采用讀前、讀中和讀后三步式閱讀的教學模式,清晰完整。首先孫老師用微信語音聊天引入今天的閱讀主題“hobby”and“study”。該案例來源于現實生活,更能引起同學們的注意,引發大家的思考。
在讀前和讀中的活動中,孫老師巧妙地設置了跳讀、掃讀、細讀等活動讓學生獲取文本中的關鍵信息。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閱讀技能。每個環節都強調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低入口,深探究。讓每個學生從“聽懂了”到“學懂了”,從“學會了”到“會學了”。使傳統式的逐句翻譯的閱讀課堂變為學生自主式的學的課堂,讓學生獲得學習動力。
在讀后活動的設計中,孫老師通過播放一段視頻設計了辯論的活動。不僅有效地鞏固了本節閱讀課的內容,更使得學生的思維進行碰撞、讓智慧之火燃燒,讓學生的綜合表達能力也進一步得到提升。
一枝獨秀不是春, 萬紫千紅春滿園。課后,鹽源縣中小學骨干教師和南充一中新區的老師都積極地參與了評課,并提出寶貴的建議。這有利于幫助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南充一中初中部英語學科主任茍莉老師對兩堂課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并對老師們今后的教學提出了建議。
茍莉主任建議: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如:在聽力訓練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獲取關鍵信息;教師應有效地處理聽力材料,不可一味地照搬教材。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避免進行單純地碎片化的語法知識教學。教師應從語篇出發,注重對文本的挖掘和分析;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讓課堂教學走向一定的深度。
活動最后,由來自西華師范大學的何華清教授和余美根教授做最終點評和指導。何教授提出在聽說課中,教師要平衡聽與說,不能厚此薄彼。任何課堂插入的視頻都要注意時長以及對視頻內容的把握,切忌視頻輸出的觀點過于繁雜。
余美根教授提出:1.每堂課結束后教師都應反思是否實現教學目標。2.語言知識課和語言技能課都要有效地展現出教師的示范作用。3.在聽說課上,教師應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有效地進行聽力練習。4.教師應明確教材的真正作用,“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應學會對教材上各種活動的取舍和整合。5.作業的作用只是為了檢查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知識,因此作業不在多,而在于精。
教師不是拉動學生的“纖夫”,而是生命的“牧者”。培訓是對我們教師最有利的成長。努力提高教師自身素質,相互取長補短。相信每位教師都會努力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強化學科專業知識和技術知識,不斷提高自身水平。(田書慧 茍莉 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