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由四川省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辦,南充9縣(市、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協辦,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為主題,以“云端非遺進萬家·南充文旅又出發”為宣傳口號的2020年南充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購物周大型直播推介活動在各縣市區持續開展,他們依托文旅南充微博、一直播等多家網絡直播平臺,變身為“帶貨網紅”“直播帶貨”,開通全新“線上+線下”營銷新模式,推介非遺扶貧產品,關注量一天比一天火爆,熱度一天比一天高,線上線下銷售量一天比一天好。
6月12日,繼南部、儀隴、閬中、蓬安、營山縣(市)領導直播帶貨“代言”引發熱議后,南充非遺購物周大型直播推介活動走進“絲綢之鄉”高坪、“桑茶之鄉”嘉陵,高坪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曹波,區文廣旅局局長明剛,嘉陵區副區長黎萍、區文廣旅局局長唐揚波分別攜手百萬流量主播分別為自己區代言,推介本地名優產品、非遺扶貧產品。截至目前,高坪區活動直播吸引745.4萬人在線觀看,嘉陵區成為爆款,直播活動吸引了1264.9萬人在線觀看。
天上取樣人間織,滿城皆聞機杼聲”“巴蜀人文勝地,秦漢絲錦名邦”。早在2000多年前,這里就有了蠶桑,這里也是“中國綢都”“絲綢源點”。六合集團曾是亞洲最大的繅絲廠,目前是中國存續時間最長的絲綢企業,被譽為“中國四川工業活化石”。如今公司保留了從清末到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各種建筑, 以及不同年代制絲制綢機器1000余臺。直播活動上,明剛化身“網紅”親自上陣,講解了絲綢來源,用親身體驗感受了絲綢產品,并為大家一樣一樣了解高坪非遺好貨,一樣一樣向網友傾情推介,一樣一樣送出驚喜好禮。
高坪區竹資源豐富,全區有各類竹子11.5萬余畝。高坪竹編技藝公司被引進后,高坪區堅持把竹編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經營,實施鏈條式開發。他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利用竹編技藝這項市級“非遺”,讓一根根竹子在脫貧奔康路上發揮重要作用。如今,曾經每公斤只賣兩三毛錢的竹子,已成為高坪區的一項支柱產業。通過鏈條式開發,小竹子闖出了一條讓萬人就業、帶萬家致富的脫貧致富道路。
“這次的非遺直播,有我們的領導親自帶貨,讓更多的網友能夠購買到我們的竹編,對高坪竹編的發展和傳承有很大幫助。”非遺直播公開課上,南充斑竹竹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萬學說道。她表示,通過不斷開發竹編產品、創新竹編技藝,為高坪竹編注入文化內涵,使其從單一的消費品逐漸變成旅游商品、收藏品,結合互聯網,讓高坪竹編依托互聯網走得更遠。
“高坪地處嘉陵江東岸,可以說是‘六城耀江東’···”“誠邀您們來高坪休閑旅游,吃地道美食···”“高坪60萬人民歡迎你!”直播中,曹波就以高坪悠久的歷史、明顯的區位優勢,以及豐富多元的美食美景美文化先聲奪人推介爆款,讓廣大網友感受到了傳承千年的絲綢風韻,精美的非遺產品和通江達海四位一體的交通優勢……
?當天下午,伴隨著音樂起,一項在當地傳承了400多年的重要民間藝術登場,演職人員將高蹺和舞獅兩種民間絕活有機結合,迎來了網友的陣陣掌聲,同時也讓在線網友人數直線上升。
?
黎萍向廣大網友認真的推薦了嘉陵區,她介紹到,嘉陵自古人杰地靈,歷史文化悠久,文物遺址眾多,民間文化藝術獨具特色,傳承有以南充西區革命游擊隊等為典型特征的紅色文化;以七寶寺書院群、田壩會館、羊龍廟等文物為載體的歷史文化;以絲綢文化主題公園為典型特征的絲綢文化等。擁有李渡高蹺獅舞、金寶旱船、嘉陵蠐蟆節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
?
“嘉陵江、嘉陵城,我是土生土長的嘉陵人;這里山美水美物豐美,個個都是好吃嘴。吃的是鳳埡土豬臘肉,喝的是原漿白啤酒,品的是尚好桑茶,蓋的是銀海蠶絲被。”年輕帥氣的唐揚波一上場,就吸引了眾多網友關注。他通過幽默、風趣、簡單、直接的語言為大家帶來了一件件非遺產品,送出了一份份驚喜。
?嘉山嘉水出嘉桑,好山好水產好茶。桑茶產業是一個健康產業、朝陽產業、生態產業、長效產業,拓寬了國貧區農村群眾的致富路子。目前,尚好茶桑基地就已發展優質茶桑8000余畝,形成集觀光旅游、休閑娛樂、民俗體驗、農事活動、文化展示、桑茶采摘等于一體的特色茶桑基地,現已經成為嘉陵區“農民致富離不得、財政增收少不得、企業增效垮不得”的支柱產業。
目前,經過三天7場的連續網絡直播推介,商家們與網友們都熱情高漲,每種非遺產品都推出了大量優惠活動,吸引了眾多網友前來圍觀和購買。
作為南充市文旅市場振興計劃的重要活動和南充文旅首次開展的大型直播推介活動,市、縣(市、區)政府分管領導、市和縣(市、區)文旅局長親自上陣借助網絡直播帶貨平臺,現場推介南充非遺產品和文旅資源,不僅能夠助力40余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非遺產品和文旅資源入駐電商平臺,同時還是破解農產品滯銷、企業復工難等問題的有效手段,持續用好“直播帶貨”活教材打造流量經濟,推動疫后南充文旅市場快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
6月13日是第十五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四川將以“非遺傳承 健康生活”為主題展開一系列的活動。展示全省非遺獨特魅力及保護成果,普及非遺知識和健康生活理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非遺創新實踐。(歐陽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