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今年6月13日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6月10日,由四川省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主辦,南充9縣(市、區)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協辦,以“非遺傳承·健康生活”為主題,以“云端非遺進萬家·南充文旅又出發”為宣傳口號的2020年南充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購物周大型直播推介活動率先走進德鄉儀隴、親水南部,儀隴縣“美女副縣長”何華、縣文廣旅局黨組書記胡潤,南部縣“美女副縣長”楊波、縣文廣旅局局長杜衛東攜手百萬流量主播分別為自己縣代言,依托文旅南充微博、一直播等多家網絡直播平臺,變身為“帶貨網紅”“直播帶貨”,開通全新“線上+線下”營銷新模式,推介非遺扶貧產品。當天,兩個縣分別圓滿完成線上直播,其中儀隴縣活動直播吸引觀眾1093.4萬人次,南部縣活動直播吸引觀眾809.5萬人次。
據了解,當天直播活動現場推出了川北客家手工面、同耕紀臘肉、客家牛肉、德鄉嫂松花蛋、方酥鍋盔等非遺商品,并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成績。以網絡直播帶貨的創新形式,助力打通農產品銷售鏈條,切實助力貧困山區農民脫貧增收。直播還以非遺公開課的形式展示了儀隴剪紙和南部杜氏中醫,南部還現場展示了世界級非遺項目南部馬王皮影,讓直播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五星琳瑯山,天斧錘鐮石,離堆嘉陵江.....儀隴縣曾經被國務院確定為對中國革命作出特殊貢獻的革命老根據地貧困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國家新一輪集中連片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經過幾代人的披荊斬棘,百萬人的艱辛付出,儀隴縣以優異成績成功脫貧摘帽。尤其是依托儀隴農特產品,突出儀隴紅色文化、客家文化、“三鄉”文化,推動“商貿+文化旅游”實現脫貧上功不可沒。
追求詩和遠方,不如同耕故鄉。四川同耕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負責人張之菡的帶領下回鄉創業,以線上線下電商為依托,采取會員制展開“一對一襄助”電商扶貧,公司產品均來自農戶,現已在四川儀隴、南部,江蘇洪澤建立了三個合作社,帶動了81戶貧困戶共同創業。負責人張之涵說道,同耕紀肩負著脫貧的使命,用三年時間扶持10個合作社,培養100個致富帶頭人,扶持1000家貧困農戶,服務10000個城市里的家庭。
德鄉嫂松花蛋制作技藝是幾代人的心血,是祖輩智慧結晶。百年以來,德鄉嫂松花蛋一直秉承以川北山區農家散養土鴨產蛋為原料,結合多種配料秘制而成,其味醇美鮮香,深受人們的喜愛。近年來,儀隴縣在脫貧攻堅中鼓勵農戶大力發展小家禽等庭院經濟,農戶為德鄉嫂松花蛋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優質貨源實現脫貧致富。
碧水如翠,山川似黛。親水南部,神奇非遺。同樣曾戴了30年的“國家級貧困縣”南部縣在100多萬人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脫貧摘帽。作為巴蜀文化發祥地之一,他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積淀了彌足珍貴的文化資源,擁有八爾湖(八爾灘)傳說、伏羲傳說、嘉陵江船工號子、雙峰山歌、川北古建筑營造技藝、南部雙酥麻餅制作技藝、南隆蒲氏雙酥麻餅制作技藝等大批非遺名錄。
南部馬王皮影起源于南部縣馬王鄉,自清代開始流傳,距今已有300余年歷史。其外形、表演、音樂都有很強的川北地方特色。馬王鄉觀音山村的何應貴在繼承了川陜皮影戲的基礎上,又在材料選擇、皮張厚薄、雕刻制作、屏幕(俗稱亮紙)透明度及皮影人物造型上,都進行了不少改良,傳承發展出獨具特色的“川北何”皮影。近年來,馬王皮影與地方上加強合作,不僅增加了馬王皮影的傳承人數,同時在劇目上也更豐富,更貼近現實,以適應形勢的變化與受眾的需求,為皮影帶來更多活力。從家族傳承到面向社會的開放性傳承,南部皮影走出了一條非遺傳承上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南部杜氏中醫起源于清朝中、晚期,發源于南部縣原棗兒鄉(現為南隆街道)龍王村,吸收、融合各家醫學所長,歷經一百九十余年,已有八代人的傳承及研究實踐,其醫學觀點、治療手法及用藥方法都具有很濃的地域特色,目前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中醫藥項目。如今,第八代傳承人杜仕文潛心于祖傳中醫研究實踐,并借鑒現代醫學理論,各取所長,中西融合,在許多疾病上收到很好的療效。他們不僅行醫的過程中遵道守德,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帶領全家去敬老院、兒童福利院、貧困山區等地開展義診、免費送藥,捐贈物資和愛心款達11萬元。優良的家風、精湛的醫術,讓杜仕文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患者信任以及社會的承認,他的大家庭也曾被評為2015年度全國“最美家庭”。
據了解,2020年南充市“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購物周大型直播推介活動作為南充市文旅市場振興計劃的重要活動和南充文旅首次開展的大型直播推介活動,將持續到6月13日,每天開展2--3場線上線下購物直播推介活動,每場直播時長近2小時。6月10日的首場直播活動告捷,取得圓滿成功,為之后的直播活動開了個好頭。
眼下,直播帶貨正成為扶貧助農新模式,通過這種模式不僅能夠助力40余家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非遺產品和文旅資源入駐電商平臺,同時還是破解農產品滯銷、企業復工難等問題的有效手段,推動疫后南充文旅市場快速復蘇和高質量發展。(歐陽唯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