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我們從四川省南充市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獲悉:在第12個“中國旅游日”的到來之際,南充大木偶劇《絲路駝鈴》和南充英文文旅宣傳片《絲韻綢都》將分別在中國日報、國際在線等外宣媒體平臺和海外社交媒體facebook和youtube展播,充分展示南充品質旅游資源、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獨特的國家級非遺技藝,增進海外網友對南充獨特的地域特色文化和豐富的旅游資源的了解和喜愛,盛邀體驗嘉陵江畔大美南充的獨特文化魅力。
嘉陵江畔新南充
據了解,“中國旅游日”確定在每年的5月19日,是因為這一天是中國明代著名旅行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徐霞客撰寫《徐霞客游記》首篇《游天臺山日記》的開篇之日。今年5月19日 “中國旅游日”的主題為“感悟中華文化,享受美好旅程”。
閬中古城
大木偶劇《絲路駝鈴》主要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絲綢之路的故事,這是一段追逐夢想的歷程。英文宣傳片《絲韻綢都》聚焦南充絲綢源點、嘉陵江、川北大木偶、高坪竹編、閬中古城、春節之鄉等關鍵詞,以南充市高坪區六合絲博園工業遺址“絲綢源點”畫面切入,呈現了南充豐富的文化底蘊,期待著美好旅程從“絲綢源點”開啟。
絲綢源點
嘉陵江是南充的母親河,嘉陵江百轉千回,將最柔美的身段留在了南充。這里江水溫潤、土地肥沃,遍植桑樹,成就了一城絲綢錦繡。南充絲綢被源源不斷運到遠方,南充由此成為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組織部分,2005年、2016年,南充先后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綢都”“絲綢源點”稱號。絲綢成為南充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底色;南充傳承有川北大木偶、川北皮影、川北燈戲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國家級非遺川北大木偶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偶,能穿衣戴帽、變臉寫字等,是世界上罕見的木偶藝術;南充閬中被稱為“中國春節文化之鄉”,西漢時期閬中人落下閎編制《太初歷》,恒定春節,中華民族才有了過春節的習俗;千年歷史、厚重文化為閬中古城注入了靈魂。
?國家級非遺—川北大木偶表演
另據了解,今年7月,四川省文旅廳與南充市文廣旅局還將聯合開展“一帶一路· 愛上綢都”—絲路青年走進南充活動,旨在打造國際文化交流品牌項目,向在川高校留學生提供體驗絲韻綢都和安逸四川的平臺。(向全發、馮巾紋)
免責聲明:綢都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