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鞏固國家精準扶貧成果,推動精神扶貧在中西部地區的開展,鍛煉我院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學能力,增強團體協作能力,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彝鄉云”支教團隊秉持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理念于7月11日起通過線上線下相互聯動的互聯網新模式,與涼山喜德縣、昭覺縣中學開展為期七天的暑期支教活動,共同助力當地學生普通話教育和歷史教育。
歷史傳承,再赴彝鄉
2021年7月,在學校舉辦完出征儀式后,“彝鄉云”實踐隊再次整理為涼山喜德縣、昭覺縣的學生進行線上支教的工作。對于實踐隊里的部分成員來說,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參加“彝鄉云”系列支教活動了,每一年學院都會組織開展并組建隊伍,結合當年的時事熱點為涼山當地的學生帶去生動有趣的歷史課。我作為這次活動的隊長,和去年相比心態有了很大的轉變,今年的我不再青澀懵懂,對待前期的準備工作更加游刃有余了。
在聯系涼山當地學校時,我和實踐隊的其他成員都注意到一個現象,那就是普通話在涼山地區的推廣力度很大,以前我們開展活動還需要注意當地學生是否能接受普通話教學,但是近兩年幾乎涼山所有地區都推廣了普通話教學。當然我們也注意到一些問題,就是有很多學生普通話可能還不夠標準,所以我們在進行策劃的時候,進行授課的實踐隊員全部都是具備優秀的歷史素養和達到中學教師普通話標準的學生,懷著激動、懷念的復雜心情,我們首先來到涼山喜德縣中學,開啟了我們的推普支教之旅。
走進涼山,推普振興
這次我們采取的是線上實踐,所以我們可以在喜德縣、昭覺縣多個學校、多個年級、多個班級進行不同層次的授課。在我們前幾天的授課中,所有班級的孩子都非常熱情地歡迎我們的到來。他們欣喜地透過電子白板望向我們,看著孩子們一張張純凈的笑臉,實踐隊員也被他們的笑容所感染,和孩子打著招呼。
在我們上課的時候,那些活潑的孩子就好像開啟了什么開關,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眼睛眨也不眨,盯著我們制作的課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節課,我們所講的主題是彝海結盟,我們詢問孩子們有沒有去過當地的彝海結盟紀念館和紀念碑,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去過,響亮的聲音仿佛要沖破屏幕,孩子們說他們每年都去,因為這里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和彝族同胞的深厚情誼。我們聽到孩子們的回答,心里充滿著欣喜和欣慰。
圓夢彝鄉,繼續前行
我們的行程已經過半,在和不同的孩子們講課交流的過程中,大家的心境也變得不一樣了,我們提高的不僅是備課、講課的師范能力,從每天的總結中我們更多感受到的是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希望。在和孩子們相處的過程中,有的孩子通過我們線下的實踐隊隊員表達了對我們課堂的喜歡,想知道我們是怎樣學習歷史的,還有的孩子對大學生活是怎樣的非常感興趣,這些有趣的小問題和課堂上的互動讓我們和孩子們的關系并沒有因為網絡而變得疏離,反而聯系更加緊密。我相信這也是“彝鄉云”系列支教活動所秉持的理念,即讓孩子們在生動有趣的歷史課堂中,既能塑造健康的世界觀、價值觀,又能對歷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彝鄉云”支教隊伍還會繼續開展下去,會將愛心助學、推普振興的火種散布到更遠、更廣的地方,為更多學生開啟奮進學習的新征程。(漆欣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