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積極參加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組成了“彝鄉云”暑期社會實踐隊,通過線上支教的方式為四川涼山州的彝族學生們講述黨史故事,弘揚紅色精神。
這個假期注定與眾不同,為了積極響應國家和學校關于開展三下鄉活動的號召,學院組成了一支實踐隊伍。雖然很遺憾由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沒有辦法與當地喜德中學的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但是通過網上授課等方式,我們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了。參加這次活動主要是想通過參與三下鄉活動讓自己了解這個社會最真實的狀態,豐富閱歷,提高團隊合作的能力,通過宣講黨史故事,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開拓眼界和思維。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作為一個在城市里長大的孩子,其實很難真正去理解書本里、電視上說的那種翻山越嶺幾十里,只為了去求學??赡軐τ诔鞘欣锏暮⒆佣裕x書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在大山深處,還有那么多的孩子,無書可讀,無學可上。據喜德中學的負責人所說:“這里的孩子們大多是超齡學生,可能有的17、18歲了還在讀初中,但這已經是很好的了,至少在前幾年,她們中的大多數可能已經當媽媽了。”真正的親眼所見帶給人的震撼是難以言喻的,貧窮是留給人最直觀、最深層的影響。當你真正的融入到這個環境里的時候,就只有一個念頭,“我要幫助他們,哪怕只是一點點也可以。”
要怎么做才能幫助他們?這支教的幾天,我們開會永遠也繞不開這個中心。通過不斷地調整宣講的內容,采取視頻加圖片等形式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知識。在宣講結束后的時間里也和孩子們多交流,盡量滿足他們對外面的好奇和憧憬。在活動結束后,孩子們給我們寫的紙條上寫著“我們能跟你們建一個群多交流交流嗎?”他們渴望知識,也渴望外面的世界。大山再深再偏僻,也攔不住孩子們求學向上的心。
紅色故事,點燃火種
要怎么讓孩子們感受到黨的力量和關懷,其實也是隊員們一直在苦惱的地方。但經過交流,孩子們紛紛表示:“我們現在日子好過多啦,我上學媽媽也不會反對什么了。”“以前只有過年才能夠吃上肉,現在好多啦,隔三差五就能吃肉。”這就是彝族孩子們簡單質樸的幸福,卻真真切切地說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中國已經在不經意間跨過了一個時代,從貧窮到了小康。他們比我們更加能夠體會到過去幾十年里,黨的力量究竟改變了什么。我們通過一個個簡單卻發人深省的黨史故事,去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體會黨的精神和偉大。通過國旗的故事,讓孩子們了解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幫助他們堅定理想,奮勇向前。通過黨員典型的樹立,讓孩子們認識到,黨的干部是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福利的,是他們可以信賴和依靠的對象。通過彝海結盟的故事,讓孩子們意識到民族團結方能成就更好的社會,在他們的心中埋下民族團結的種子。
紅日初升,未來可期
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消逝,我們的支教活動也到了尾聲?;仡櫚倌挈h史,時代大潮波瀾壯闊。展望未來,將會由中華民族同心協力,共筑中國夢。通過這次活動讓我留下最深的記憶是那一雙雙大眼中透出的對知識的渴望與執著。更讓我明白了身上的擔子有多重,教師的責任有多大。這是一個決定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知識改變命運”這個真理亙古不變。但好在,有無數的人已經意識到了這一點,他們跟我們一樣在行動,在付出點滴的努力,我相信這小小的涓涓細流必會匯集成奔騰的大海,推動時代大潮浩蕩前行。(劉鄧雨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