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持續貫徹鄉村振興的重大決策部署,西華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彝鄉云”暑期社會實踐隊秉持不忘初心跟黨走,推普助力鄉村振興的理念,通過“互聯網+教育”的模式,7月11日至7月17日與涼山彝族自治州喜德縣、昭覺縣中學進行連線,開展為期七天的暑期支教活動。
黨史流傳新感悟,時代青年應銘記。
“彝鄉云”團隊授課的主要內容是圍繞“百年黨史發展過程”展開的,主要分為了四個板塊——“紅船劈浪:黨的成立”、“風雨同舟:彝海結盟”、“敢為人先:時代英雄”、“不忘初心:賡續紅色血脈”以黨史+民族特色為主線,帶領喜德中學、昭覺中學的學生共同回顧百年黨史的曲折歷程。今日的授課老師是隊員宋瑤,她采用視頻+PPT教學的方式,以兩個視頻:一個是五四運動至今的時間歷程和另一個共青團中央對青年人的呼吁,開啟了她今日的課堂講解。在觀看完這兩個視頻之后不僅同學們深有感觸,同時也讓我不斷思考。百年黨史艱難曲折,這其中透露出的精神與思想對于每一位青年學生來說都是一場身與心的洗禮。李大釗、陳獨秀等偉人的思想啟蒙為中國帶來了社會主義,也同時為這個飽受苦難的國家帶來了中國共產黨,帶來了生的希望、生的光芒,中國的每一位青年都應該銘記黨的歷史。
?圖為喜德中學學生聆聽團隊成員宋瑤講解黨史,認真學習黨史的場景。
百年薪火長賡續,中華兒女齊奮進。
這六天的暑期支教活動,在我看來這并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普通話推廣和黨史宣傳活動,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禮,對于團隊而言也是一次鍛煉協作能力、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能力挑戰賽。2021年是中國邁向新發展階段的重要啟程之年,上到國家領導人,下至普通老百姓,每一位中華兒女都在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和偉大復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作為當代青年,我們大學生在這樣一個新征程中又該如何定位自身,貢獻出屬于自身的力量,通過此次的三下鄉活動,我明白了青年人的定位應是:奮力學習,積極投身到社會主義的建設進程中去。于我而言,作為一名師范生,更肩負著啟迪學生思想,建設祖國教育事業的重任。在大學中不應該放松思想,懈怠個人,更應該比前一階段的自己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以扎實的知識和一腔赤誠熱血,投身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這前六天的實踐過程中,每一位團隊隊員全力以赴、不怕困難、齊力協作,對于團隊而言也是一場意義非凡的實踐旅程。盡管在這段時間中,有許多因為經驗不足等各方面而出現的許多問題,但經過此次的鍛煉,使自己成為了一個更加優秀、更有能力的人。
轉眼間已是到了實踐活動結束的前一天,雖心懷許多不舍,但希望自己帶著這份力量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陳樂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