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似岷峨派,峰如峋嶙尖。仙游還駐鶴,僧號亦棲蟾。 蘿月懸天鏡,松風襲暮蟾。有詩休疥壁,徒為葛藤添。”這是明代四川狀元、著名詩人楊升庵寫給玉蟾山的詩。玉蟾山自古就極負盛名,具有很強的歷史文化和美學價值,而這,也是我們暑期社會實踐隊此行的主要考察對象。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巴山蜀水,群山萬壑,峰巒疊嶂,連綿起伏,藍天碧水青峰互。黃庭堅醉酒吟誦,寫下"玉蟾"題刻,置身于巴蜀之邊時,也曾有人聽過釋迦牟尼的“講經說法”。順著古人足跡,追尋玉蟾山的獨特魅力,我們放眼瞭望,迎來摩崖造像的巧奪天工,古老寺廟的神奇傳說,劉海戲蟾的記憶與殘痕,這是蜀地人對傳統文化的堅持與守護。無不蘊含著一方人民的遠見與智慧!
?
圖為實踐成員前往考察途中(趙宇軒 攝)
沱江孕育的宗教文化豐富多彩。巴蜀圣地,得天獨厚,山高林密,適合修身養性。于是,這片與眾不同的大地上曾孕育出了世界上思想碰撞的火花。據說,這里有許多名人到訪,于是給后人留下了“金鰲峰”、“穿山峽”等著名的旅游景點,為蜀地帶來了巨大的旅游財富。
這也是我們對玉蟾山景區文物造像的編錄與測繪的主要目的之一。
雖只有短短幾天的考察,但仍希望自己和同伴們能學有所獲。 (王夢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