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夏天,我依舊如往常一般停留在我的家鄉——瀘縣,可這次卻又有些許不同,這一次,我將跟隨有著豐富經驗的老師一同對家鄉的歷史文化遺產進行深入的探索。當我得知此次時間地點和實踐對象時,我的內心是激動的,當然也會不由自主地對家鄉的文化產生更強烈的自豪感。
大學生三下鄉實踐活動,以前或許聽說過,卻并未做過多了解。如今,當自己親身參與其中,有莫名的使命感,那是一種源自于幫助他人,助力文化傳承的力量。在實踐活動開始之前,指導老師就已經從各方面開展準備工作,查閱資料,工具和生活用品準備等等,相應的負責同學也積極認真地做好交通住宿等準備,貼心的老師和同學,讓我和像我一樣初次參與實踐活動的隊員們倍感安心。
驕陽似火,隊員們也熱情澎湃。我們懷著激動而忐忑的心情,在領導和指導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前往實踐目的地的道路。這次實踐活動在炎熱的盛夏進行,陽光熾熱,難免令人心煩意亂,所幸帶隊老師有具體而詳細的計劃安排,這樣不至于讓隊員們在陌生的環境無所適從。
一次實踐活動也是一次敞開自我,加入團隊的機會,首次對外實踐活動,對于比較內向的我是小小的一次挑戰。沒想到的是,在前往瀘縣的車輛上,我竟能在短時間內與其他隊員們歡聲笑語,這實在令人驚喜,這也將為之后短短幾天的合作打好基礎。
首站來到瀘州市博物館,雖然從小生活在這座城市,但對于博物館內所蘊藏的城市歷史文化依然還有很多值得學習了解的地方。中心館區、況場“朱德舊居陳列館”及“瀘州石刻藝術博物館”,另外還有報恩塔、朱家山東華詩社舊址兩個直屬場地,形成了一個涵蓋歷史、文化、藝術和革命傳統教育等內容的博物館群。 近年來瀘州博物館不斷進行改造創新發展,使得參觀者更覺漂亮大氣、莊重典雅,并且,博物館還采用了大量的新理念、科技技術手段,讓我感嘆道不虛此行。博物館展品有了新展品,數量眾多、種類各異的展品,對于展現瀘州市的歷史文化、生活風俗有極大的推動力。
結束了瀘州市博物館的旅行,繼續趕往真正的目的地瀘縣,老師和團隊成員們安頓休息后第二天,我們前往瀘縣宋墓石刻博物館。經過講解員講解,我們了解到,瀘縣宋墓群主要是南宋中期的官紳石室墓葬,另外,石刻題材豐富多彩,主要有七大類。一是四靈造像,二是人物造像,三是場景造像,四是植物圖案,五是動物圖案,六是家具圖案,七是建筑圖案。這不禁令我驚訝,從幼時起,我只知家鄉宋墓石刻簡單概況,卻不曾想石墓群里大有乾坤,各色各異的石刻造像,讓我對瀘縣從前的歷史故事更覺有趣。縱然我是本地人,但我卻對家鄉文化了解過少,這也令人慚愧。
這兩天的實踐參與除了讓我大飽眼福,同時也鍛煉了我各方面的能力。對參觀的博物館記錄拍照,在后期為它進行總結;路程中與團隊成員團結協作,處理應對發生的問題;當然,行路太多,必然是有利于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當地博物館負責人也友好地協助配合我們的實踐考察,倍感親切。我認為,三下鄉活動的開端是良好的,隨著活動的進行,我們的積極性依然不減,接下來的活動,我們也會有好的成果,期待明天的到來!(朱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