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我們準備考察瀘縣玉蟾山。考察玉蟾山,因為森林防火的原因需要和瀘縣文物單位碰頭,得到文物部門的允許,才能進行考察和測繪工作。路線石刻博物館分為陳列區、公共服務區、藏品保管區、文物修復區、學術研究區、行政辦公區、后勤設備區等七大功能區。博物館分為陳列區、公共服務區、藏品保管區、文物修復區、學術研究區、行政辦公區、后勤設備區等七大功能區。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14000余件,種類繁多,以石刻為主。珍貴文物550件,其中一級文物120件,二級文物145件,三級文物285件。瀘縣宋代石刻,填補了中國美術史宋代墓刻史的空白。其雕刻藝術之精湛,涉獵范圍之廣闊,賞美價值之高雅,這在全國藝術史上是獨樹一幟的,它是一幅石雕版的《清明上河圖》,陳列區分別是天賜瀘縣、地下天國、夢回南宋、神臂壯歌、雅致怡情、龍文化展區。
瀘縣石刻博物館的石刻,從進館處的的青龍石雕開始,正式打開了回到南宋社會的穿越門,進去后首先看到的是南宋墓葬的石刻構建,雕刻精美的婦女啟門圖,近乎圓雕,表現出南宋時期雕刻的審美;仿佛剛開放的牡丹花,保存狀況良好,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南宋時期瀘縣地區雕刻技術精湛;似龍般威武柔軟的白虎,無不顯示出南宋時期瀘縣地區石料充足,石匠雕刻技藝發達。
后續的參觀中展示了瀘縣地區宋墓的奢華,石刻的族譜,墓志銘和拆分搬到博物館的宋墓,讓參觀者直接了解宋墓的結構,其中投影的斗拱構建的的名稱和組裝步驟,直觀地展示了中國古代建筑中重要的原件,不得不感嘆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在追求生活的美好,對死后生活的規劃上面無不體現了事死如生的觀念,中國古人堅信人死后在陰間依舊過著如活著一般的生活,家人亦會依禮祭祀,并在墓中置辦相應的物品用來陪葬,而這種觀念使宋代物品和建筑風格在墓葬里面得以重現,對研究宋代建筑風格提供了寶貴的材料。時刻裝飾畫面中出現了宋代的酒、茶、花、香薰等物品均有涉及,因此侍者備酒、添茶、插花和加香薰等都成為了墓室里流行的裝飾題材,體現出了宋代富裕人家的生活品味。
墓葬石刻中表示方位的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大神獸是中國古代文明里永遠耀眼的明珠,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見證,相信被四大神獸守衛的你一定風雨無阻、飛黃騰達、萬事如意。在上古時代,古人把天分為東西南北四宮,分別以青龍(蒼龍)、白虎、朱雀、玄武為名。實際上是把天空分為四部,以每部分中的七個主要星宿連線成形,以其形狀命名。東方的角、亢、氏、房、心、尾、箕形狀如龍,所以稱東宮為青龍或蒼龍;西方七星奎、婁、胃、昂、畢、角、參形狀如虎,稱西宮為白虎;南方的井、鬼、柳、星、張、翼、軫聯為鳥形,稱朱雀;北方七星斗、牛、女、虛、危、室、壁,其形如龜,稱玄武,于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又成為鎮守天官的四神,辟邪惡、調陰陽。四神之中,青龍與白虎因為體相勇武,主要地被人們當作鎮邪的神靈,其形象多出現在宮闕、殿門、城門或墓葬建筑及其器物上,在墓葬中,龍已不是助墓主升天,而是鎮懾邪魔,保衛墓主的靈魂安寧。在中國道教中有四位守護四方之神獸,亦稱四靈,分別是東方之神青龍、西方之神白虎、南方之神朱雀、北方之神玄武,其形象為龜蛇合體。在中國古代最令妖邪膽戰心驚并且法力無邊的四大神獸就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獸了。青龍為東方之神;白虎為西方之神;被譽為南方之神;玄武為北方之神,龜蛇合體。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王者制宮闕殿閣取法焉。
然后是瀘縣宋代的武將石刻,表現出保家衛國的將軍威武高大的形象,此類皆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所見皆不凡,也是學習的場所。
預祝明日能學到更多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錢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