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是小兒比較常見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是髖關節在胚胎、胎兒和嬰兒時期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髖關節結構異常的一系列疾病。好發于女孩,左側多于右側,其包括髖關節脫位、半脫位和髖臼發育不良。
?四川阿壩州汶川縣婦幼保健院兒保科在做兒保時發現部分嬰兒髖關節外展試驗陽性、臀部和股內側的皮紋不對稱,這類有疑似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癥狀的嬰兒在當地都得不到及時的檢查和診斷。就此,近日,南充對口幫扶汶川“傳幫帶”工程順慶區婦幼保健院醫學影像科副主任鄭麗,在順慶區婦幼保健院副書記李鳳鳴和護理部主任陳金華的共同協助下,共同評估了超聲科的儀器設備,汶川縣保健院超聲科的GE LOGIQe彩超機有L4-12t的配有高頻探頭,下設置有小兒髖關節模式,能開展“小兒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超聲篩查”。剩下的就是人員的培訓,鄭老師組織全院人員學習小兒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病因、遺傳因素、發病機制、髖關節的解剖、超聲檢查時機、超聲檢查手法、疾病分級等,使大家對這個疾病有深刻的了解和認識。
對科室人員進行培訓,上機操作示教,讓科室醫生了解髖關節檢查的標準切面,并私人購買一本《嬰幼兒髖關節超聲檢查方法與原理》Graf主編的書籍贈與科室,理論與實踐并用,手把手教徒弟打標準切面等方式,經過兩個多月的教學,徒弟基本能獨立完成檢查,并獨立書寫超聲報告,現在汶川縣婦幼保健院超聲科已檢查10多例小兒發育性髖關節發育不良的超聲篩查,得到兒保醫師和兒童家屬的認可。
新技術的開展,方便了當地人民群眾就醫出州的難題,能在當地就能享受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檢查方法,進一步提高了汶川縣婦幼保健院超聲科的業務水平和業務能力,為醫院贏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鄭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