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超联赛/拜仁斯图加特/CCTV5欧冠直播/奥利维拉 - cctv5今天节目表

爆料熱線:18910805451 投稿信箱:admin@chouduol.com
南充資訊 縣區連線
綢都之聲 區域經濟
綢都生活 文化城市
光影綢都 城市圖賞
專題報道 公益
城市人物 旅游
房產 汽車
健康 教育
金融理財
文化藝術
時尚 企業
女性 體育
數碼 校園
家電 三農
求職 淘南充 商城
美食 小記者 社區
閬中 南部 西充
儀隴 營山 蓬安
當前位置:綢都在線首頁 > 綢都之聲 > 網絡評論 > 綢都在線正文

研習本源文化 心向大同世界

2022-09-26 20:31:41?  來源:綢都在線    閱讀:

——一名基礎共產黨員的心聲

在哲學上,對時空及有無的劃分匡定是為世界。世界是對存在生命范圍的描述,包含自然社會和人類社會一切事物,世界始于地球生命出現那一刻,人類活動是構成世界的主體。當今世界秩序正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一些人類不斷遭遇長期高溫干旱、洪澇災害、饑荒、瘟疫、戰亂等個人難以抗拒的重大災難時,人類應思考些什么呢?人是有思維的智慧生物,可以不斷探索真理,并遵循規律改造世界。本人作為即將退休的基層共產黨員,為增強文化自信,緊跟復興中華民族、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時代步伐而老有所為,特倡議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心向大同世界,研習本源文化。

一、中華優秀文化基因已融入國家治國理政體系

一個國家選擇什么樣的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與這個國家歷史文化有著緊密關系,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基因就是古代先賢早就認識到萬事萬物暨對立又統一的自然規律,明了天地萬物本來一體關系的真相,提倡行“大道”致“大同”, 中國在上世紀選擇了共產主義道路,一個原因就是馬克思共產主義社會理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大同世界思想相融通。在中華民族幾千年文明歷史中,產生過不少建設理想社會的思想,比如“大同社會”。大同社會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人類社會最高境界,兩千多年前的儒家經典《禮記·禮運》對此清晰描述:“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大同”社會以“天下為公”為核心,具有公平的選拔制度、平等的人與人關系、老有所養的保障制度、各盡所能的勞動制度、安樂祥和的社會環境等鮮明特征。“大道”源于《周易》,是中華民族遠古文化的結晶,其所承載的“天下一體”的理念統攝萬事萬物,在歷史長河中,孕育出了中華民族的廣闊胸襟、大同理想、和合品質。古圣先賢立身行道,為先民謀幸福而無私作為,先民在這樣的榜樣帶動下,生活、勞動同樣“為公”不為私。以天下為天下人所共有,各類人才在眾人中自由成長,人們都為了大家的共同利益而行事,德才兼備的人被大家推舉出來管理眾人之事,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和睦相處,這就是大同世界。

二、堅持馬克思主義消滅私有制才能建設大同社會

中國歷代先賢不斷探索人類社會發展道路,晉代陶淵明描繪了怡然自樂、平等自由的“世外桃源”;太平天國領袖洪秀全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目標;清末康有為著《大同書》認為人類將歷經“據亂”“升平”“太平”三個階段;孫中山先生提出“三民主義”,一生堅持以“天下為公”為最高思想境界,但在私有制條件下,這些社會設想根本無法實現。只有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中國共產黨登上政治舞臺之后,中華兒女建設美好社會的理想才逐步變為現實。在馬克思之前,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理論都是為統治階級服務的。馬克思、恩格斯創立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揭示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和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在《共產黨宣言》中莊嚴宣告:“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并公開宣布:消滅私有制。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中國共產黨一開始就是要把工人、農民和士兵組織起來,為人民謀利益為民族謀復興,推翻買辦資產階級政權,消滅私有制,所以說中國共產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是對從伏羲本源、儒家學說到孫中山所一直追求的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社會理想的傳承和升華,承載著中華民族對人類美好生活愿景的渴望和追求。

三、緊跟中國共產黨奮力打造世界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團結帶領中國人民不斷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并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長期實踐中,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性發展,并結合歷史和時代條件賦予其新的內涵,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史譜寫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壯麗史詩,歷史證明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現實證明只有共產黨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才能救世界。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成功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革命道路,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使中國大踏步趕上了時代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復雜變化,聚焦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迎來了中華民族走上偉大光明復興路,同時,黨的總書記面向國際國內多次倡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推進建設世界人類大同社會落到實處:2013年3月23日習總書記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首次提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年秋,國家主席西行哈薩克斯坦、南下印度尼西亞先后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大倡議。共建“一帶一路”順應了當前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的內在要求,彰顯了同舟共濟、權責共擔的命運共同體意識,共建“一帶一路”使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有了抓手;2015年9月28日在美國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的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時指出:“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是聯合國的崇高目標。目標遠未完成,我們仍須努力。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我們要繼承和弘揚聯合國憲章的宗旨和原則,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2017年12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指出:“…中華民族歷來講求‘天下一家’,主張民胞物與、協和萬邦、天下大同,憧憬‘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美好世界。…世界各國人民應該秉持‘天下一家’理念,張開懷抱,彼此理解,求同存異,共同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努力。”。黨的總書記本著對中國負責、為世界擔當的博大情懷,提出齊心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倡議,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和廣泛響應。

當今中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以實際行動承擔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國使命,作為中國人民在享受國內和平安寧的同時應深感自豪,作為共產黨員在面對未來面對各種挑戰的時候,關鍵在于做好各自份內工作,不忘初心跟黨走,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四、閬中是中華上古“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發祥地

過上幸福生活,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中華兒女孜孜以求的夢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最早流行于上古三皇,人皇伏羲其母華胥之國在閬中,據四川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出版的《中華始母華胥》第一版20頁載明“‘華胥之國’所形成的華胥文化,一直影響著華夏文明,以致成了自然淳樸的社會風氣之代名詞,為后人倍加推崇,稱其為‘華胥之俗’…”;據華夏經緯網2015年9月14日在四川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主辦的《四川與臺灣》欄目發表的《閬中古城簡介》中準確介紹:“閬中是中華民族本源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時期,這里就有人類繁衍生息。《路史》注:‘所都國有華胥之淵,蓋因華胥居之而得名,乃閬中渝水(即嘉陵江古稱)之地。’”;據《名城研究》2015年發表《以閬中伏羲文化為核心 啟動東南亞涉外旅游》中表述:川大綜合科學研究中心和省入境旅游研究課題組認為:“《易·乾卦》:保合大和,陰陽和德,剛柔有體,就是大和,由此上推到《伏羲易》,就是傳統文化之源,核心是‘中正’為德為體,‘和合’為行為用。伏羲文化之根,在其故里閬中。”,閬中本源文化具備走向世界的優秀潛質。

五、伏羲是最致力于世間公德良知依存共和之大成者

據《周易·系辭下》載“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包犧氏沒,神農氏作,……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這段話應是秦漢年間托孔子之言對伏羲功業的全面系統敘述。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余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充分肯定了伏羲在正史中的歷史地位。據《路史·太昊》載伏羲治世承其母:“負方州,抱員天,體泰一,統乾元,紹天體,寂明一,垂策寢方而枕繩,蕩乎亡竟,以因應而覺悟乎天地之間。不是賢而非愚,不沽巧而尚行,去羨去慕,唯以道化。上亡求欲于下,下亡干進于上,是以百姓足而宇宙洪寧。官亡共備之民。而死不用郭……是以事簡民純,亡言而化天下之人,浮游罔養而莫知所如往。臣子以順,君親以尊。故星宿溫潤,而鬼神受職。功揆上下洞八方,而后世不可及也。”,該文大意:伏羲治理天下時,人天地和諧相應,人寧靜明道,遵規蹈矩,不投機取巧而崇尚實干,不羨慕攀比,遵從道的教化,百姓富足天下安寧,事事崇簡民風淳樸,臣民順從,君主親民,天人感應,鬼神各安其位。2019年5月20日《今日頭條》載《大同思想網》發表《中華文明史只有3700年?》文章:“世界新文明史觀的開拓者杜鋼建教授指出……伏羲時期創立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管理體系……伏羲憲法的基礎理論是《連山易》理論……伏羲憲法繼承了燧人氏時期的民主傳統,強調咨于將、咨于相、咨于民,三咨詢的政府決策程序。”。伏羲治世為天下共主,大約在其重孫后照降處巴之前,上相共工接任天子位。共工治理的區域見“管子對曰:‘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天下……至于堯舜之王,所以化海內者。’”,即管子說,共工隘制天下,水面占全部面積的十分之七,陸地面積占十分之三,與現代測定全球水路面積比例相符,美洲出土的七千多年前的太極圖是伏羲教化全球遺留下來的證據。2017年11月28日《鳳凰網》發表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黃裕生文章《黃裕生:中國文化據有“本源性”在文明相遇中成就自身》中說:“雅斯貝爾斯的定位,按照這個定位,中國文化屬于人類早期的世界軸心文明……中國文化之所以能夠成為軸心文明,根本在于它是一種‘本源性’文化。”,其本源性在于:以伏羲認知事物、運用規律之方法,為人的自我存在,服務自我,服務世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達到天人地合一。這些說明伏羲是萬國文明正義道德之始創立者,是各人族中最致力于人與天地萬物精神相互養塑者,是中華歷代先賢中道法自然,團結協作、尋求發展的杰出代表。

伏羲先是一個人,后形成龐大族群,更代表著一段歷史。相傳他人首蛇身,團結統一華夏各個部落,創立中華民族龍圖騰,定都陳地,封禪泰山。據《資治通鑒》曰:“太昊伏羲氏……在位115年,傳15(世)氏,凡1260年而神農氏(炎帝)作。”;據《路史·太昊》載:“在治百六十有四載落……年百九十有四,葬山陽”,伏羲離世后,其弟繼位(見《路史·太昊》):“帝之弟郝骨氏,為帝立制,其裔孫子期,帝乙封之太原之郝,后有郝氏、郝骨氏。”;據《通志》載:“譙周曰:伏羲次有三姓至女媧。”;據《遁甲開山圖》(《太平御覽》卷七十八轉引)載:“女媧氏沒,大庭氏王有天下,五鳳異色,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陸氏、驪連氏、赫胥氏、尊盧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陰康氏、朱襄氏、無懷氏,凡十五代,皆襲包犧氏之號……”;據《山海經·海內經》載:“西南有巴國,太昊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為巴人。”。伏羲的重孫后照生顧相,即廩君務相,回到閬中始為巴人,巴人形成后以龍、鳳、虎、蛇為氏族圖騰,稱龍巴、蛇巴、虎巴、鳳巴,分別建有龍巴庸國、鳳巴蜀國、蛇巴濮國、虎巴彭國。1986年6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上古新探》中的《中華新西羌史》25頁載:“中原所傳伏羲氏這個氏族,羌族牧業發展到隴西黃土區,把進行舍飼牧畜和栽培牧草的方法傳播到中原來的一個代表氏族。他們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和更進一步的發展,所以便需向東,進入渭水盆地和三岔河盆地,與淮濟之間的黃土丘陵地帶。”,說明伏羲出生于四川,后發展到甘肅天水、河南淮陽、淮河、濟水等地,羌族也是伏羲后人。據《蜀中名勝記》和《四川史新編》及《路史》都明確記載了華胥孕育伏羲于閬中;南宋學者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緝錄華胥氏孕育伏羲女媧于閬中之“雷澤”并奉宋理宗圣旨赴閬考察后認定閬中城南的“南池”就是傳說中的“彭澤大池”,是伏羲女媧降生處;《路史》卷二十九載明“華胥,伏戲母,國在閬中”;清代川北道臺黎學錦在《保寧府志·序》中明確:“夫閬中渝水,為華胥之淵,伏羲所都”;上世紀四十年代,聞一多先生在《伏羲考》中也認定華胥在閬水之畔孕育伏羲,秦漢時期閬中“慈鳧鄉”就是華胥故國,最早的畫卦伏羲出生在閬中。

六、打造閬中伏羲文化融入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事業

伏羲是我國古代漁獵時期的代表人物,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伏羲時代,原始畜牧業大發展,原始農業起步,伏羲通過仰觀于天,俯察于地,總結世間萬事萬物演化規律而創立陰陽、太極、八卦學說,肇啟中華文明,被尊為人文始祖。現代人應該把伏羲的精神和智慧領悟運用到推進人類社會發展,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去。

閬中地處北緯31°,是畫卦伏羲出生地,是中華本源文化發祥地,是最適宜人類生活居住區,其一江四河、淺丘帶壩等氣候、雨水、光照、地質、地貌、生物等資源稟賦十分有利于“人與自然和諧相應”。在世界秩序正遭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際,面對都想自由健康活著的人們,閬中抓住伏羲文化之“大道之行,天下為公”、“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事簡民純”和“養蠶化布”、“嘗百草,制九針”等精髓,大力挖掘打造伏羲文化,將閬中打造成中華本源文化尋根問祖地、人類靈魂棲居地、中醫藥文化發源地、人類慢性病調養地,推出人祖伏羲文化體驗游、慢性病調理和全域生態康養游,通過“一帶一路”助推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引領優勢特色產業聚集和新型服務業增長,讓閬中真正成為世界旅游目的地。

作者:閬中市發展和改革局干部 戴仕林

2022年9月26日

參考文獻:

1.《大道之行 天下為公》——作者:秦芳 來源:學習時報

2.《從‘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作者:陳理 來源: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3.《人皇伏羲》——作者 回春

4.《古城閬中簡介》 來源:華夏經緯《四川與臺灣》

【責任編輯:chouduol】

免責聲明:綢都在線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本網站轉載圖片、文字之類版權申明,本網站無法鑒別所上傳圖片或文字的知識版權,如果侵犯,請及時通知我們,本網站將在第一時間及時刪除。

56.2K

綢都在線相關報道:

關鍵詞:
?
返回頂部 反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