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史寫的是歷史,敘的是奮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規律,啟示的是當下,燭照的是未來。知史愛黨、知史愛國,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百年恰風華正茂,吾輩當奮進自強。只有追根溯源才能深化認同,明悟初心才能堅守初心。
學黨史“走心”
可能很多人都覺得四川人“好耍”,總是懶懶散散,愛吃愛擺龍門陣,不上進;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川人骨子里都自帶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血性。為了學習這種血性,南充一中高二年級組組織開展了“紅心向黨,精神傳承”的黨史故事閱讀分享活動。
王楠老師分享了藍蒂裕的故事:
天快要亮了,勝利就在眼前。而年僅33歲的藍蒂裕卻不得不在這個時刻與同志們,親人們,尤其是自己摯愛的兒子永別。他一生顛沛流離,連半分家產也沒有給家人留下,對于家人,他萬分歉疚,對于革命理想他初心不改。在生命的最后時刻,該給兒子留下點什么呢?他想到這里,拿出來一個廢舊的煙盒,提筆在上面寫下了自己一生最后的詩句……
楊正偉老師深情朗讀了藍蒂裕寫給兒子耕荒的絕筆:
你——耕荒,我親愛的孩子;從荒沙中來,到荒沙中去。今夜,我要與你永別了。滿街狼犬,遍地荊棘,給你什么遺囑呢?我的孩子!今后——愿你用變秋天為春天的精神,把祖國的荒沙,耕種成為美麗的園林!
蔣涌軍老師分享了趙一曼的故事:
在東北敵后的山林里。有一位女游擊隊員。她勇敢善戰她的名字讓敵人聞風喪膽。但是在1935年的一個冬天,在突出敵人重圍的時候,他不幸中彈被俘。敵人在抓住他之后,用盡了一切殘酷的手段折磨他,可是她至死都沒有說出和部隊有關的任何信息。她就是東北抗日聯軍的女英雄,趙一曼。趙一曼在犧牲的最后一段時間里。給自己那年只有七歲的兒子,留下了一封遺書。
?
王洪秀老師演繹了一個母親的不舍與遺憾:
寧兒:
母親對于你沒有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
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母親和你在生前永遠沒有再見的機會了。
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
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在讀趙一曼留給兒子“寧兒”的一封信中,被字里行間的深情、柔情和豪情感染,更加堅定初心信仰,要忠誠,敢擔當。
一個個精彩的內容,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到一個個特定的歷史時段,回顧黨的百年歷程。老師們激情飽滿、聲情并茂,用一中人特有的風采道出了對黨無比熱愛和忠誠的心聲!他們盡情謳歌中國共產黨百年的豐功偉績,感悟生活的幸福美滿,表達了全體教師不忘教育初心,牢記育人使命,爭做人民滿意的教師的決心。
溫誓詞“給力”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對黨忠誠,積極工作,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永不叛黨。”黨員們面對鮮紅黨旗,莊嚴舉起右拳,重溫入黨誓詞。老師們以最平凡的語言,最樸實的情感,抒發著對黨和祖國的赤膽忠誠,用一腔熱血表達著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
教師從事的是塑造學生生命的工作,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國家的未來。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新時代教育者要上好黨史這門必修課,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從革命英雄事跡中汲取精神力量,樹立正確科學的大歷史觀,形成扎根基層服務人民的遠大抱負,感受源于內心深處的信仰力量,用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確方向。高質量教育體系,不是敲鑼打鼓就能來的,也不是坐著就能等來的,需要不斷弘揚黨頑強拼搏、不懈奮斗的斗爭精神,任何時候都不能松懈。同時,堅定攻堅克難的信心和勇氣,干實事、解難事、謀大事、創新事、長本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在本次黨史故事閱讀分享活動中,我們鄭重地凝望黨史,致敬緬懷先輩和先烈,為的是品悟信仰之真純、忠誠之可貴,為的是以堅定的理想信念筑牢干事創業的精神之基,凝聚起復興之路上奮勇向前的磅礴力量。大家紛紛表示,要自覺繼承革命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補足精神之鈣,用實際行動擦亮教育名片,為學校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王楠 李欣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