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由負米,達不忘親;程門立雪,尊師重道;祖逖載老,恭自奔馳;進之賑濟,盜賊無犯。
中國儒家經典“四書”中的《中庸》有云:“茍不至德,至道不凝焉。”這就是說如果沒有極高的道德修養,就不能成為一個偉大的人。但韓愈在《師說》里說:人非生而知之者。任何人都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這些道理的,要讓一個人成為一個擁有高尚品德的人,后天的德育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為深入貫徹“立德樹人”思想、提升中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中學班主任德育教育能力,5月24日,南充一中高中部在華鳳校區食堂三樓學術廳舉行了“南充一中主題班會大賽”。
大賽特邀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高青蘭教授,南充市五星中學德育處主任及順慶區德育兼職教研員馮伊莉老師,順慶區兼職德育教研員高伊慧老師擔任評委,該校領導和高一、高二所有班主任及35歲以下青年教師也前來觀看了此次活動。
“感恩相遇 感謝有你”
高二14班班主任蔣涌軍老師首先登場。他以一首詩朗誦開場,引出了本節班會課的主題----感恩。
在接下來的40分鐘里,蔣老師講述了自己和奶奶之間的故事,五位同學朗讀了他們的父母寫給他們的一封信,分享了自己和父母之間的一些小故事,每位同學都在紙上寫下了他們想感激的人。
最后,同學們高舉右手,莊嚴宣誓:積極生活,不斷超越用最美的自己去報答生命中的“你、我、他”!
“一分鐘”
第二位登場的是高一16班班主任楊麒偉。他以冥想和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感受了一分鐘在不同情況下造成的長短感受差異,即做不同的事的時候,我們感覺到的一分鐘的長度其實是不同的,繼而引出班會的主題:一分鐘意味著什么?
他以著名作家金庸為例說明只要我們惜時如金、好好利用每一分鐘,我們就能做出極大的成就;如果每一個人都好好利用每一分鐘,我們取得的每一點小成就就會如筑塔之積沙、起臺之累土,共同鑄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
最后,楊麒偉老師希望孩子們能好好利用現在的每一分鐘,在這五年里努力奮發,不斷磨礪、提升自己,成就美好的人生。
兩位老師的班會課贏得了在場評委和觀眾的陣陣掌聲。課程結束后,高青蘭教授和馮伊莉老師分別點評了兩位老師的班會課,指出其優點和不足,并希望每一位老師都將德育教育蘊于自己的課程教學中,在給孩子們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引導青年“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更好地“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和中國力量”。
?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高青蘭教授
順慶區德育兼職教研員馮伊莉老師
大賽至此圓滿結束。這次比賽提升了參賽選手自身的專業素養,促進了教師間的交流和學習,增強了班級凝聚力,促進學校德育教育、教研更好展開。(段冀琨 陳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