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觸及法律和道德底線,必須堅持“零容忍”。
近日,四川省南充市高坪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猥褻兒童案件。被告人唐某多次在某小學校周邊公共場合,利用放學時段,趁女生不備,以快速抓女生下體的方式猥褻多名未成年人,其中包括不滿12周歲的兒童,在學生中造成巨大恐慌,嚴重影響了青少年身心健康和成長。高坪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唐某無視國家法律,采用抓下身的方式猥褻多名未滿十四周歲的兒童,其行為已觸犯我國《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條之規定,構成猥褻兒童罪,唐某歸案后,雖然認罪認罰,但其行為卑劣、道德敗壞,影響惡劣,應依法予以懲處,遂判處唐某有期徒刑三年六個月。
近年來,高坪法院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依法懲治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意見》要求,運用刑事審判職能,積極編織未成年人司法保護網,以充滿力量的法治之手,樹立了鮮明的懲惡揚善價值導向,取得了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
一是建立與學校常態化聯系機制。與教育管理部門和學校合作,積極開展校園法制宣傳和教育活動,增強青少年學生自覺守法、用法意識。先后為轄區16所中小學校選派16名法官擔任法制輔導員,利用新學期開學帶領法院干警進入聯系學校,開展以禁毒、防性侵、安全為主要內容的預防宣傳工作,并建議學校建立與家長聯系制度,共同關注未成年人學習生活情況,及時掌握心理動態,提高未成年人自我保護意識和辨別是非、抑制誘惑的能力。
二是加強社會廣泛宣傳。通過舉辦講座、張貼宣傳掛圖等形式宣傳保護少年兒童的法律規定以及女童預防性侵害的注意事項、技巧,提升群眾保護女童責任意識,增強女童自我保護能力。同時擴大宣傳渠道,運用漫畫宣傳冊、宣傳單、小視頻等未成年人易于接受的形式,推送典型個案達到示范教育作用,增強宣傳實效,營造有利于保護女童的輿論氛圍。
三是參與學校周邊治安整治。在學校加強校園保衛工作的基礎上,把學校周邊法治環境整治納入依法治區主要內容,結合帶案下訪、未成年案件回訪等,主動參與鄉鎮、街道、社區對學校周邊社會環境的治理,封存未成年人犯罪信息記錄,規范未成年犯罪矯正及心理疏導,配合公安機關對學校周邊圖書室、球場、網吧等場所的檢查。
四是未成年人案件實行專人專辦模式。對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在法律許可范圍內賦予法官依職權采取有利于未成年人行為的程序性措施,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點的法官審理,未成年被害人系女性的,由女性法官及書記員參與,主動做好未成年被害人及家長的安撫工作,盡力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以最大限度地為未成年被害人做好事后救助。
唐某性侵未成年女童獲重刑,咎由自取,既撫慰了被害人及其家長的心靈,更彰顯了針對此類案件的鮮明立場,向社會宣示了人民法院堅決打擊性侵未成年堅如磐石的決心。
該案審結后,高坪法院及時從德法兼施、懲防并舉,調動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預防性侵模式等方面向有關學校提出司法建議,收到了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效果。(伍勝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