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9月29日,由南充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共同主辦,南充市經濟合作和外事局支持,以“品中華文化·敘國際友誼”為主題的中秋文化講座暨中秋聯歡會在四川省南充市舉辦。來自四大洲、20多個國家近百余名中外青年、留學生、外籍工作者共同了解我國中秋佳節相關的民俗文化、飲食文化、詩詞文化,體驗中國傳統節日魅力,感受節日氛圍,共度中秋佳節。
市委常委、市總工會主席、市科協主席李在偉,市政府副市長歐陽梅出席活動,西華師大碩士生導師、教授何希凡作“中華獨愛中秋月”專題講座,為大家分享中國傳統文化。
中秋文化源遠流長,傳承至今,歷久彌新。李在偉在致辭中說道,在中華五千年的文明中,每逢重大節日,人們總是思念親人,盼望團聚。然而,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今年的中秋節注定是一個不平凡的中秋,特別是不遠萬里來到南充授業和求學的外籍老師和留學生們,已有一年時間未與家人團聚。通過這次平臺,一是邀請大家分享中秋文化,增進共識,傳播國際友誼;二是共度中秋佳節,感受南充人民的熱情和溫暖。同時,他還說道,南充歷史悠久,人文厚重,南充人民勤勞善良,熱情好客。希望大家把南充作為第二故鄉,熱愛南充,了解南充,認真學習,努力工作,在這里書寫人生壯麗的詩篇。
中秋節是我國民間傳統節日,又稱月亮節、團圓節,每到這一天,中國人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等,歷經千年,經久不息。何希凡教授對中國中秋節文化有著深入的研究,他通過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講解,讓中外青年等真正了解中華為什么獨愛中秋月。
活動中,主辦方還為中外青年組織了文藝匯演,中外青年紛紛踴躍登臺,文藝演出一開始就將中秋氣氛體現的淋漓盡致。鋼琴、小提琴合奏《在銀色的月光下》,獨唱《Chumki cholese aka pothe》,陶笛演奏《故鄉月》,合唱《水調歌頭》,民樂小合奏《花好月圓》,古箏重奏《春江花月夜》,大合唱《月之故鄉》。匯演始終圍繞中秋佳節與中國傳統文化,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等等,讓外國友好人士感受中華民族開放、包容的友好情誼。
?近年來,南充持續聚焦對外開放,加快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為此市友協切實發揮民間外交引領作用,公共外交骨干作用,城市外交橋梁作用,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創新交流方式,推動友城建設,助力招商引資,擴大對外宣傳等,采取“云上外交”“線上活動”“國內循環”方式,視頻連線傳授南充防疫經驗,拜訪新加坡華西區企業發展局友好人士推介南充投資環境等,在南充對外開放、招商引資中承擔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借此活動,希望更多的外國友人能夠了解中秋佳節,體驗節日氛圍,領略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擔負起中外文化交流的重任,增進中外青年的友誼。同時也希望來自五湖四海的青年朋友能夠認識南充、了解南充、宣傳南充,感受這座城市的魅力和包容、開放,為全市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全力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次極核、奮力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貢獻新的青春力量。(唐敏 易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