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四川省南充市順慶區民政局為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將發展社區志愿服務作為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服務南充文明城市創建的重要手段。以制度化規范管理為抓手,在服好務領好路上下功夫做文章,在全區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服務精神,通過廣泛開展多樣化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持續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規范化發展,厚植志愿服務發展土壤,不斷引導志愿服務者參與南充市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推進社會志愿服務融入文明城市創建大局。
宣傳篇。該局準確把握《志愿服務條例》和《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以下簡稱《條例》和《意見》)制度內涵和要求,結合十九大精神認真貫徹落實,廣泛開展宣傳活動,大力營造“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志愿服務氛圍,積極推進志愿服務常態化、制度化。通過印制小冊子,制作解讀展板、電子顯示屏滾動播放、出動宣傳車輛流動宣傳,充分利用政府網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進行發布等方式,組織民政系統干部和志愿服務團體學習、傳播志愿服務理念,對人民群眾進行廣泛宣傳教育,普及志愿服務知識,詮釋志愿服務精神,強化志愿服務意識。
制度篇。建立健全志愿服務工作機制,健全完善志愿者招募機制、志愿服務記錄和培訓制度和志愿服務嘉許激勵機制,不斷提升志愿服務制度化水平。制定《關于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的意見》細化分工方案,明確責任單位,全面落實志愿服務責任,推動社會各界各負其責、各展所長,形成推進志愿服務工作的強大合力。支持和發展各類志愿服務組織,充分發揮志愿力量推動脫貧攻堅、助老扶殘、社區治理、鄉風文明、鄉村振興的積極作用,切實為群眾分憂,為政府工作助力。
制度化需要可操作的規范流程。明確的社區志愿服務工作流程非常重要。該局印發了《關于加強城鄉社區志愿服務工作實施方案》,明確社區志愿服務工作六項基本流程。
一采集需求,以群眾需求為導向,有針對性的設計服務項目,為社區居民服務他人,奉獻社會搭建平臺。
二發布信息,依托“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平臺”發布社區志愿服務項目,明確參與條件及要求,吸引社區居民踴躍參加。
三組織培訓,該局社會事務股堅持“先培訓再上崗”原則,通過集中輔導、座談交流、案例分析、實訓跟蹤等方式,對志愿者提供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
四展開活動,圍繞家政服務、文體活動、心理疏導、醫療保健、法律服務等內容,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志愿服務活動,力爭覆蓋社區群眾所需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以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時代先進文化為目標,抓住重要時間節點開展春節送春聯送祝福、三月學雷鋒、廉潔文化進社區、暖心兒童節、粽情端午等“我們的節日”主題系列活動。
五規范記錄,志愿者的服務進行及時、完整、準確記錄,并錄入到信息平臺,做到互聯互通,并使服務記錄能夠異地轉移和接續。
六激勵嘉許。對優秀志愿者進行褒揚和嘉獎,授予榮譽稱號,全區評選5A級志愿服務組織1家,表彰優秀志愿者11人,納入“感動順慶2019”十大道德模范評選2人。切實提高志愿服務者認可度、美譽度,激勵他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推進篇。為加強社區志愿服務組織工作,該局以社區為經常性志愿服務陣地,推動“社區+社工+志愿者”聯動發展,切實把志愿服務做到基層、做進社區、做進家庭。抓組織首要任務在隊伍。為建好社區志愿服務隊伍。2019年以來,該局指導順慶區全區建成社區志愿服務隊伍84個,切實做到“四有”:一有房子,社區提供活動陣地,并配置電腦和辦公用品。二有牌子,在辦公室設置“志愿服務隊(站)”標識。三有班子,健全志愿服務項目組織機構,至少2名專(兼)職管理人員。四有帽子,社區每年對表現優秀的志愿者頒發證書,給予獎勵。目前,社區志愿服務隊已吸引4104名社區居民加入。
奉獻篇。無私奉獻就是志愿者的注腳。引導志愿者在新冠疫情期間更好發揮作用,該局按照《志愿服務組織和志愿者參與疫情防控指引》要求,迅速行動,廣泛組織志愿者及志愿服務組織安全、有序的參與疫情防控工作,助力社區防控。協助84個社區摸排外地返鄉人員308名,為隔離人員及困難群眾代購米面、蔬菜、藥品等生活物資500余人次,線上線下開展心理輔導、情緒疏導100余次;組織志愿者到“三無小區”、老舊小區值班值守,協助做好小區封閉管理,向小區居民發放《出入卡》和《防疫宣傳手冊》9000余張;在火車(汽車)站和高速路口開展文明勸導、體溫測量、信息登記、噴灑消毒等志愿服務,累計出動志愿者200余名,勸導車輛1800余臺。為充分保障志愿者權益,聯合保險公司為疫情期間堅守”一線”的志愿者投保各類疫情防控保險共計500余份,化解志愿者的后顧之憂。同時,對疫情期間生活困難的志愿者提供最高不超過3000元的臨時生活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
成果篇。通過積極探索創新,扎實開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成果豐碩。
在全區推廣使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和“中國志愿服務”手機APP進行實名注冊,進行志愿服務記錄和關系轉接;使注冊人數持續增加,目前,系統注冊志愿者近3萬人,記錄志愿服務總時長達69677.0小時。
成功創樹志愿服務特色品牌。將推進志愿服務與創新社會治理相結合,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創樹本土特色志愿服務品牌12個,其中,我區“交通文明志愿服務項目”連續四年獲得鐵路志愿服務先進集體,鐵路青年志愿者優秀組織;“關愛抗戰老兵服務項目”通過走訪90多位抗戰老兵,整理、出版《南充抗日老兵口述史》,為豐富南充地區的抗戰史料提供了重要補充。
開展的主題活動豐富多彩。圍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鄉村振興、脫貧攻堅、鄉風文明、鄰里守望等主題,推出社區志愿服務項目20余個,開展相關活動80余次,圍繞關愛空巢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士開展愛心公益活動30余次,幫助籌集善款近50萬元,共幫助60余名困難群眾解難脫困;開展“文藝進社區”,通過歌舞、小品、快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厚養薄葬、文明祭祀、紅事簡辦、掃黑除惡、預防和打擊非法集資”培育良好鄉風,推進移風易俗。指導各村(社區)因地制宜,全覆蓋建成新時代文明實踐站84個,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務隊伍,基本實現了哪里有群眾、文明實踐活動就要延伸到哪里的目標。依托村(社區)文化活動室、等現有活動場所,通過新建“文化墻”“文明實踐宣傳長廊”,結合“學習強國”網上教學等方式,建立線上線下文明實踐宣教平臺,立足群眾需求,圍繞理論宣傳、文明創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科技科普、教育文化、健身體育、誠信建設、普法教育、生態環保等內容,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文藝匯演、“鄉風文明”宣傳等形式多樣的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采取“一對一”“多對一”等形式,開展對精準貧困戶幫扶活動,關愛留守兒童、組織殘疾人健康體檢等志愿服務活動共200多次,參與志愿者人數達到1000多人,受益群眾達5萬多人。
堅持群眾需求為向導,在街道、社區、窗口單位、公園景點建立志愿服務站98個,實施志愿服務項目252個,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2000次以上,一是聚焦重要時間節點,實施“紀念羅瑞卿大將誕辰114周年活動”, “學雷鋒見行動 迎三八齊獻血”,“慶祝建國70周年弘揚傳統婚姻禮儀文化慶典活動”,“2019中華慈善日暨99公益日慈善交流會”等志愿服務項目,弘揚志愿服務精神,培育文明風尚。二是聚焦特殊困難群體,開展“留守兒童課程輔導”、“助學圓夢工程”、“敬老愛老,孝在陽春”、“歸雁扶貧—助力脫貧攻堅”等志愿服務,累計籌集善款50余萬元,幫扶1100多名困難群眾。三是聚焦“志愿服務進社區”,實施“青春志愿、愛在社區”、“房地產類糾紛調解”、“預防和打擊非法集資”、“鄰里守望,關愛身邊人”等志愿項目,幫扶社區困難群眾、構建文明和諧社區。(李玲 王薇薇)